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將是人類自己的眼淚
文章出處:http://hz-huyue.com 作者:興邦科技 人氣: 發表時間:2008年07月31日
幾乎不敢去談身邊的水,只因這個話題太過沉重。當3月22日第15個“世界水日”和第20個“中國水周”來臨之際,嚴峻的水資源問題再次成為世界輿論關注的焦點和我國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中一個不能回避的難點,水資源短缺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貧水國無法回避的世紀挑戰。
“水危機”困擾大江南北
盡管孕育了中華文明的長江和黃河依然奔流不息,盡管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興建了水庫八萬多座,總蓄水能力達5000億立方米,加上無數引水、抽水設施,使全國供水規模從1000億立方米增長到5800億立方米。但是,今天的中國卻仍不得不面對被聯合國認定為“水資源緊缺國家”的現實。
“水多了,水少了,水臟了,水渾了”是目前我國水利部門不得不面臨的“四大難題”。水多:洪澇災害仍是部分地區發展的心腹大患。20世紀90年代的10年中,主要江河流域有六年發生大洪水。水少:供給和需求不平衡。河道外用水較多,造成了河水斷流,地下水位下降等。水臟:水環境污染等。水渾:包括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所引發的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也包括沙塵暴問題。
資料顯示,我國擁有的淡水資源總量低于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人口眾多,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低,按照2004年的人口計算,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2185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
我國水資源整體分布特點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東部多、西部少,山區多、平原少。全國年降水量的分布由東南的超過3000毫米向西北遞減至少于50毫米。北方地區(長江流域以北)面積占全國的63.5%,人口約占全國的46%、耕地占60%、GDP占44%,而水資源僅占19%。其中,黃河、淮河、海河三個流域耕地占35%,人口占35%,GDP占32%,水資源量僅占全國的7%,人均水資源量僅為457立方米,是我國水資源最緊缺的地區。
水利部部長汪恕誠分析認為,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全國缺水量將近400億立方米,相當于北京市年用水量的10倍。而“十五”期間,全國農田受旱面積年均達3.85億畝,平均每年因旱減產糧食350億公斤。全國農村有3.2億人飲水不安全。全國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比較嚴重缺水的城市有110座。
南北各地皆喊“渴”
進入3月份以來,南北各地喊“渴”的消息不斷傳來,春耕生產正面臨著嚴峻的水資源制約,“供水危機”的警報頻頻拉響。
盡管水資源缺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但長期以來人們對水資源的承載能力問題卻認識不足。汪恕誠表示,在生產和生活領域仍存在嚴重的結構型、生產型和消費型水資源浪費現象,尤其是當前很多地區粗放的增長方式使一些高耗水行業無情地吞噬著日見“瘦弱”的水資源。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我國很多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論證中幾乎沒有節水內容,一些地區不考慮水資源的承載能力,盲目、肆意發展,造成了當下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惡果。
“一方面存在嚴重的缺水問題,另一方面水資源利用效率低,存在嚴重的浪費現象?!蓖羲≌\說,全國平均單方灌溉水糧食產量約為一公斤,而世界上先進水平的國家平均單方灌溉水糧食產量達到2.5公斤至三公斤。目前我國農業節水灌溉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的35%,而英國、德國、法國、匈牙利和捷克等國家,節水灌溉面積比例都在80%以上。
不容忽視的是,我國工業水重復利用和再生利用程度較低,用水工藝比較落后,用水效率較低。我國2004年萬元GDP用水量為399立方米,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倍,是美國等先進國家的八倍?!翱傮w來看,我國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僅相當于先進國家20世紀80年代初的水平?!蓖羲≌\說。
經濟的發展伴隨著用水量的急劇增加,而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難度也越來越大。汪恕誠介紹說,目前北方大多數河流水資源開發利用超出水資源承載能力。我國淮河、西北部分內陸河流、遼河和黃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均超過或接近60%,海河流域已經超過100%,遠遠超過流域允許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極限。
建設節水型社會刻不容緩
“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將是人類的眼淚?!边@句提醒人們節約用水的廣告語,相信許多人都聽說過。但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從此節約每一滴水,真正做到用水“斤斤計較”?
地球毫無保留地為人類提供各種資源。但長期以來,人們頭腦里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水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這就導致了每年此時各方對水問題的熱切關注,各種與水有關的話題被無數次地反復提及。但公眾的節水意識仍然不高,造成了長期破壞、浪費水資源的恣意和無度。
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等部門近日已正式出臺《“十一五”時期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目標》,值得關注的是,這個目標確定,到2010年我國萬元GDP用水量必須降低20%。
記者從水利部了解到,一系列促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的舉措正逐步展開?!笆晃濉睍r期,我國將建設100個全國節水型社會試點,總結和推廣一批有代表性的試點經驗。原則上每個省區市都建設一到兩個全國試點,以帶動各地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開展。
與此同時,“十一五”期間,國家將通過五大途徑來確保節水型社會取得明顯成效:明晰初始水權;確定水資源宏觀總量與微觀定額兩套指標體系;綜合采用法律措施、工程措施、經濟措施、行政措施、科技措施保證用水控制指標的實現;制定用水權交易市場規則,建立用水權交易市場,實行用水權有償轉讓,實現水資源的高效配置;用水戶參與管理。
“通過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使得各行各業、社會成員受到普遍的約束,需要去節水;通過制度創新,使得全社會能夠獲得制度的收益,愿意去節水,使節水成為用水戶自覺、自發的長效行為,而不是僅靠行政推動的權宜之計。”汪恕誠說。(姚潤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