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市場、抓住機遇,推動金卡工程健康深入發展
文章出處:http://hz-huyue.com 作者:鄭州興邦科技有限公司 人氣: 發表時間:2007年02月26日
2004年12月29日,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產品管理司張琪司長在"國家金卡工程第七次全國IC卡應用工作會議"上,總結了近兩年國家金卡工程建設及全國IC卡應用情況,分析了金卡工程發展面臨的形勢與市場狀況,指出了下一步的工作重點?,F將張琪司長的會議講話刊出,敬請讀者關注。
國家金卡工程及IC卡應用進展情況
在國家金卡工程協調領導小組的指導與組織協調下,經各有關部門及各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金卡工程積極穩妥地向前推進,取得了新進展。
(一)2004年銀行卡聯網通用取得新成績
在國家金卡工程啟動實施十年后,我國銀行卡聯網通用工作全面鋪開,成果顯著。截至2004年6月,加入銀聯的入網機構共141家,地級以上城市及336個縣級城市已實現聯網通用。全國發卡總量超過7.14億張,各金融機構裝備的聯網自動柜員機(ATM)總計約6.3萬臺,其中加入銀聯網絡的ATM達6.2萬臺;安裝的銷售點終端機(POS)約47.7萬臺,其中入網的POS機37萬臺。2004年上半年完成跨行交易8.3億筆,同比增長62%;網上交易總金額2929億元,比上年增長94%。目前可以受理銀行卡的商店、賓館、飯店等聯網特約商戶共29.8萬家,其中2004年新發展的特約商戶有2.53萬家。截至2004年6月底香港地區與內地聯網業務開通了POS機1.18萬臺,ATM機1100多臺,共有65家境內金融機構發行的銀聯人民幣卡可在香港使用,共實現網上交易72.5萬筆,金額達9.32億元。
(二)全國IC卡應用蓬勃發展
我國IC卡市場是伴隨著國家金卡工程建設而開拓出的一個新興市場,同時培育出蓬勃發展的智能卡產業及其行業性與區域性IC卡應用,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并引起了全球的關注。金卡工程十年的發展奠定了中國智能卡產業與應用發展的基礎,目前已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完整的智能卡產業鏈,并為我國的IC卡應用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今我國IC卡應用已廣泛滲透到各行各業和全國各地,推動著國家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并為中國的信息化建設作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我國已累計發行IC卡16億張,成為全球IC卡應用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推動著IC卡產業與應用的快速發展。
伴隨著金卡工程的實施,IC卡應用蓬勃發展,發卡量逐年上升。目前總發卡量16億張。
1.電信行業
我國信息產業界帶頭使用IC卡,是全國IC卡應用的第一大戶,總發卡量近13億張。1995年12月中國電信發行了第一套全國通用的IC電話卡。到目前為止,我國累計發行通用IC公用電話卡7.5億張,安裝公用IC卡電話終端機約200萬部。
1995年我國開始發行GSM移動電話手機SIM卡,2002年開始發行CDMA移動電話手機UIM卡。隨著我國移動通信的高速發展,我國已有手機用戶3.3億戶,促進了移動電話IC卡的快速增長,目前總發卡量已超過5億張,2004年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IC卡采購量約在3億張左右,其中64K的大容量卡片已批量應用。
2.公安行業
公安部自1985年建立和實行居民身份證制度,累計制證13億個,實有持證人9億。1999年開始實行公民身份號碼制度,對加強社會管理,保護公民合法權益具有重要作用。2001年經國務院批準同意,決定采用非接觸式IC卡制作并換發第二代居民身份證。2003年6月全國人大審議通過了《居民身份證法》,對換發二代身份證作出了明確規定,進一步明確了公民身份號碼的法律地位。經過自主研發與應用試點,IC卡二代身份證的換證工作已于2004年4月份正式啟動,到11月 為止六省市共換發二代身份證286萬張;2005年將全面啟動換證工作,預計2006年起每年的換發卡將超過2億張,至2008年基本完成9億張換發量。
根據國務院要求,信息產業部認真組織好相關智能卡產品的開發和產業化工作,確保完成換發第二代身份證對芯片、模塊、IC卡及各類讀卡機具和軟件的產業配套工作。
3.公共交通卡
我國已有100多個城市建立了不同規模的公交IC卡應用系統,累計發卡3600余萬張。公交卡在2003年的發行量已達1300萬張,約占2003年非接觸卡發卡量的三分之一。2004年公交卡仍將保持在1300萬-1400萬張左右,公交卡的發展目前仍主要依靠幾個大城市,如上海、廣州、南京、青島、武漢等。
4.建設及公用事業
建設部確定上海、大連、北京、深圳、南京及江西省作為全國建設事業IC卡試點應用省(市),初步形成了具有建設及公用事業特點的IC卡應用模式。
在供水、供氣等公用事業領域已有300多個城市開展了IC卡應用,累計安裝IC卡表具450多萬臺,發卡量600多萬張。
目前建設事業IC卡已在部分城市實現了系統內部的多業務"一卡多用";技術先進的雙界面CPU卡在建設領域得到了具體應用,交通卡異地互通初步實現;省級范圍內統一發卡的模式正在形成,并從單一的公交應用擴展到燃氣、自來水、供暖、數字社區、路橋收費、停車場管理、公園景點等領域;此外,建設部正積極探討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和以北京、天津為中心的環渤海地區的城市間互聯互通問題。建設行業IC卡應用規劃及相關政策法規體
系建設都比較到位。
5.金融行業
我國銀行業在1997年就制定并頒布了《中國金融集成電路(IC)卡規范》,1998年由人民銀行組織協調各商業銀行,在北京、上海、長沙三城市進行了銀行IC卡聯合試點,制定了統一的技術、業務標準和密鑰管理政策,實現了電子錢包應用的跨行跨地區使用。由于當時整個中國銀行卡市場的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并且銀行IC卡受理環境并不普及,以及電子錢包應用的局限性和人們的接受程度的影響,目前我國銀行發行的主要是磁條卡,單一功能的IC卡僅發200萬張左右,并且使用率不高。另外,我國有關商業銀行與其他行業聯合,發行使用了一些支持多應用的聯名IC卡。
隨著全球銀行業的EMV遷移,我國銀行業將從磁條卡逐步向IC卡應用過渡,銀行IC卡應用將步入快行線。
6.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業
1999年12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制定了《社會保障卡建設總體規劃》,社會保障卡是國家金卡工程規劃的行業大卡之一,也是金保工程重要組成部分。社保卡主要應用于就業服務、勞動合同管理、工資收入管理、職業資格、養老保險、失業與醫療保險等勞動保障業務。我國社??ǖ淖畲筇攸c是"一卡多用、全國通用",實現了"四統一",做得很規范。
截至2004年10月,全國已有45個地區完成了發卡注冊,領取了密鑰。共發行社會保障卡4500多萬張;其中,符合勞動與社會保障部標準的社保卡有1600萬張,2004年新增260萬張。
截至2004年10月,為勞動社保卡發行進行配套的企業有34家,其中50個COS產品通過檢測,獲得了《社會保障(個人)卡COS檢測合格證書》。
隨著人員流動的日益頻繁和保險統籌層次的逐步提高,社??▽⑴c時俱進的增加異地養老、醫療、職業介紹、異地協查以及社會保險關系的異地轉移等業務,社會保障卡的應用范圍將逐步擴展。并由單一應用向多應用方向發展,為老百姓提供更便利的服務,很多工作將通過網絡來實現。
7.稅務行業
1994年朱容基總理批準同意,啟動實施了金稅工程,除全國增值稅專用發票計算機稽核網絡系統外,IC稅務卡和防偽稅控機已經在全國20多個省市的部分稅務征收機關投入使用。主要應用在發票管理、納稅申報和繳納稅款記錄方面,涉及的一般納稅人達100萬戶以上。
金稅工程三期2004年開始在流通領域推廣使用稅控收款機及銀稅一體化機,都對IC卡及芯片有大量需求。
8.組織機構代碼IC卡
在國家技術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統一組織下,截止到2004年10月,我國組織機構代碼卡在全國近30個省市共發行448萬張。
組織機構代碼卡作為我國企事業單位及組織機構的身份證和基本信息卡,目前已在銀行、外匯管理、公安車輛管理、稅務征管、海關通關、人事信息管理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9.旅游行業
2002年4月國家旅游局決定建立導游人員IC卡管理系統,開始在北京等4個直轄市,福建、山東、海南等3個省,以及28個優秀旅游城市發放導游IC卡,目前已經發放26萬張;2002年5月選擇福建省武夷山進行旅游景點門禁系統試點;2002年8月選擇了海南省進行了導游傭金管理系統的試點。
10、石油石化行業
1998年中國石化正式啟動IC加油卡工程,將在中國石化所屬的20個省市石油分公司,260余個地市級石油公司的2萬余座加油站中,安裝IC卡支付系統,并以IC卡取代傳統的現金、油票等結算方式。2004年正式對外發卡,數量約為100多萬張。
2000年中國石油正式啟動了IC卡零售信息系統,2004年已在局部地區試發了IC加油卡。目前,12個試點城市已經全部建設完畢,雞西、長春、烏魯木齊、蘭州、銀川等5個城市已通過驗收并投入運行,其他城市的系統已全面進入試運行狀態。
華北大區4省2市數據中心已經建設完成,牡丹中油聯名卡標準在中油北京30余座加油站實施并通過驗證,實現了中石油IC卡、牡丹中油聯名卡(牡丹交通卡)通用。
(三)中國IC卡產業狀況
伴隨著金卡工程向縱深發展及各大行業IC卡應用工程的啟動,中國的智能卡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迅猛。目前已經建立起從芯片設計、開發和生產,模塊封裝,卡片的規模生產,各類讀寫機具和ATM機、POS機、專用打印機(含耗材)等應用產品的研制,到卡操作系統(COS)和應用軟件開發、IC卡應用系統集成和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技術支持與信息服務等一條完整的智能卡產業鏈,并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
我國目前與智能卡相關的企業約有2100家,其中經銷型企業約占48%,生產類企業約30%。智能卡產業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從業人員約有10萬人,其中:管理人員9%,生產人員34%,銷售人員25%,研發6%,其他26%。
目前我國研制的各類IC卡、讀寫機具等電子信息產品已占據了國內80%以上的IC卡市場份額,國產計算機、通信、網絡產品及金卡工程城市信息交換中心大型應用軟件系統都支撐著金卡工程的正常運行。為金卡工程配套的信息產品已成為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的新亮點,同時新興的智能卡產業及其廣泛的應用,已成為中國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綜上所述,中國金卡工程的實施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促進了金融、商貿、旅游等行業的電子化與信息化建設,全面帶動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同時也提高了全民信息化的意識,推動了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進程。金卡工程的成功實踐,為探索中國信息化之路做出了重要貢獻。
金卡工程發展面臨的形勢
與市場分析
中國金卡工程經過11年的艱辛發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它從一個側面映射出我國信息化建設的求真務實之路。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戰略方針,通過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大力推廣計算機與信息技術應用,推動著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同時也有效提高了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廣泛應用,社會各界對信息產業及其信息技術應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新產品、新的應用不斷涌現,金卡工程今后的發展同樣面臨著這一形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的調整工作思路,轉變傳統觀念和工作方法,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和機制,不斷探索、勇于創新,才能完成新時期的工作任務和迎接新的挑戰。
隨著國家金卡工程的發展,特別是各部門、各地方IC卡應用規劃的逐步完善落實,以及行業大卡的陸續啟動實施,我國IC卡應用的范圍和領域將不斷擴大,特別是網絡化應用和"一卡多用"等高水平、深層次的應用將成為重要發展趨勢。
(一)銀行卡產業和應用持續快速發展,將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經過10多年的艱苦努力,銀行卡實現了聯網通用,但這僅僅是銀行卡產業發展邁出的萬里長征第一步。相對于美國和歐亞銀行卡比較發達的國家,我國的銀行卡產業還處于初創中的"幼稚期"。比如,美國民眾持卡消費的比重已經占到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25%,韓國占到20%,我國只占3.5%;美國銀行卡人均持卡量是2.9張,韓國是2.1張,我國不到0.6張;特約商戶普及率美國幾乎是100%,韓國是87%,我國僅為2%;持卡人每季度(三個月)平均用卡次數美國是28.5次,韓國是10.8次,我國是2次;從產業規模上看,據不完全統計,2003年美國銀行卡的卡均交易額為2970美元,每家收單金融機構的平均擁有終端數量為51.8萬臺,服務的特約商戶數量為25.4萬家。相比之下,我國公民銀行卡消費占個人可支配收入比重僅為7.58%。卡均交易筆數6.92筆,卡均交易額為488元人民幣。收單機構管理的終端數量最多不過1萬臺,大多數地區只有數千臺,每家收單機構服務客戶數量從幾百到幾千家不等??梢哉f,我國銀行卡產業尚未形成規模,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相信在人民銀行的領導下,經過各商業銀行的共同努力和社會各界的共同支持,我國銀行卡受理環境將不斷改善,人民群眾使用大量現金消費的傳統觀念會逐步改變,銀行卡的利用效率會顯著提高。
(二)推廣應用稅控收款機帶來的新商機。
為進一步加強稅源監控,堵塞稅收漏洞,減少稅收流失,經國務院批準,決定在適用的行業推廣使用稅控收款機。2004年4月國稅總局、財政部、信息產業部、國家質檢總局四部門聯合發出"關于推廣應用稅控收款機,加強稅源監控的通知"(國稅發[2004]44號文件)。規定凡從事商業零售業、飲食業、娛樂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適合使用稅控收款機系列機具的行業,具有一定規模和固定經營場所的納稅人,必須按通知規定購置使用稅控收款機。經四部門的密切配合與共同推動,2004年已完成了推廣應用稅控收款機的全部法律、法規等政策性文件制定工作,相關的標準和管理辦法已頒布,信息產業部也以第29號部長令的形式,頒布了稅控收款機生產企業資質認定管理辦法,在稅總的領導下,應用推廣工作正在積極籌備。
據初步分析,全國將有約700萬臺的市場規模,其配套的稅務IC卡將達2000萬張以上。
(三)IC卡在電子認證工作中的應用。
2004年全國人大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這部法律的頒布將對我國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發展起到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智能卡作為電子證書的有效載體,在電子認證工作中將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也將進一步促進中國智能卡產業和應用的發展。
(四)通信領域的新應用。
1.在通信領域,除公用電話卡及移動手機SIM卡、UIM卡繼續快速發展外,目前中國已經擁有小靈通用戶6000萬戶,采用PIM卡實行機卡分離,將促進智能卡的新應用,預計2005年小靈通的PIM卡將在全國啟用。
2.隨著全球3G網絡走向商用,各類3G信息終端的USIM卡也將成為新的市場亮點。
3.網吧管理用IC卡是產業部門關注的又一個熱點,每年采購量超過1000萬張。目前中國的網民已接近1億,在網吧上網的人數也有三四千萬人,這為IC卡產業提供了新的市場商機。
關于下一步重點工作
談到明年金卡工程的重點工作,就是一定要面向市場,抓住機遇,開拓新的應用,科學務實的推進。我僅舉兩個例子,供同志們參考。
(一)重視無線射頻技術RFID電子標簽產業與應用的發展。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簡稱RFID),融合了無線定位、產品電子編碼EPC和互聯網技術,近年得到快速發展,被廣泛用于社會、經濟、國防等領域,成為新一輪技術變革的催化劑,得到發達國家的普遍關注,RFID產業與應用正加速發展。
電子標簽是RFID技術的典型產品。隨著芯片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子標簽芯片日趨微型化,天線多樣化,并能以多種介質作為載體,封裝成各種形式以適應不同的應用。電子標簽具有防水、防磁、使用壽命長、可以在一定距離內讀取數據等優點,標簽上存儲的數據安全、可靠、具有可重復改寫等特點。據初步測算,未來幾年電子標簽在我國每年將有數十億以上的應用需求。我認為,加快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和標準的RFID技術產品并廣泛推廣應用,不僅是國家金卡工程下一步的重點工作和市場目標,而且對我國信息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經濟與社會效益。
1.機遇與挑戰
2003年4月16日我國頒布了《全國產品與服務統一代碼編制規則》這一強制性國家標準,規定了中國境內銷售的產品與服務在其生命周期內必須申請并擁有一個唯一不變的代碼標識,這就為中國電子標簽的產業化及其廣泛應用奠定了法律基礎。
電子標簽對商品生產、物流和零售管理影響巨大,在國內外已引起普遍關注,電子標簽在中國的發展亦面臨著機遇和挑戰。信息產業部作為行業主管部門高度重視電子標簽的發展,正在從技術政策、標準制定、頻率規劃及資源分配、相關產品開發、應用開拓、產業鏈建設和應用工程示范等方面抓緊工作,積極務實地推進,引導和規范我國電子標簽產業和RFID應用健康有序的發展。
2.電子標簽應用的主要領域及市場需求
目前在我國電子標簽主要應用于以下領域:
(1)物流管理領域:生產線自動化、倉儲管理、鐵路運輸監控、民航行李/速遞包裹管理、圖書/文檔管理、強制檢驗的產品(如壓力容器)管理;
(2)防偽領域:商品防偽、證件防偽;
(3)金融收費領域:公路(不停車)自動收費、電子票證及小額支付、門票等;
(4)其他領域:汽車防盜、物品跟蹤等。
3.國內具有規模需求的市場
電子標簽已成為中國卡市場的一大熱點,其中:學生電子購票項目,達到1000萬張;
計量儀表如水表、氣表、熱能表等將采用電子標簽,全國總量將超過3000萬張,2004年實現200萬張;
國家強檢的特種設備器具(其中僅壓力氣瓶全國擁有量多達8000多萬個)每四年更新一次,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達l億臺件以上;
納入國家強制認證(3C認證)、工業產品許可范圍和食用農產品安全衛生認證的產品,年生產量數億件;
中國各類證、照(暫住證、車輛各類證件、學生證等),每年簽發數量多達5,000萬件以上。
4.中國電子標簽產業狀況
我國RFID芯片設計已實現國產化,國內RFID芯片設計公司主要有上海復旦微電子公司、中國華大集成電路設計公司、上海華虹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北京清華同方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等。其中復旦微電子已經開發出符合IS014443國際標準的13.56MHz TYPE-A、TYPEB芯片,IS015693、IS018000國際標準系列非接觸式射頻芯片,900MHz高頻RFID芯片,目前已累計銷售1000多萬片,主要應用于公交、識別、物流等多個領域。同時,復旦微電子已在市場上推出自主知識產權、功能強大且兼容多種國際標準的讀卡機芯片。
國內已有多家系統軟件集成公司根據不同領域的需求,提供了電子標簽應用的完整解決方案,并開發了相關應用系統。目前尚不能滿足各類應用的需求,真正有規模的產品還沒有形成,有待于進一步研發。
5.RFID應用試點情況
以上海為例:上海已經開發了基于電子標簽的內貿集裝箱運輸管理系統、特種設備和燃氣鋼瓶的安全管理和物流跟蹤等系統,并已得到實際應用;上海畜牧獸醫系統開發了用于動物識別的電子標簽,對動物源食品安全進行跟蹤管理,并制定了相應的地方標準,目前用于寵物管理已發放了約9萬個電子標簽。上海還建立了基于電子標簽自動識別和物聯網構架的"未來商店"模型,以推動電子標簽在現代物流管理中的應用。
6.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RFID開發和應用尚處起步階段,存在著起點低、分散重復開發和應用缺乏規模優勢等問題;在技術上還存在信號識別范圍有限,干擾射頻信號正確性等問題;在經濟上成本過高影響推廣;在標準方面,還沒有成熟的統一標準,電子標簽產品兼容性不高,使用頻率不一致,難于互聯互通等問題。還必須看到:由于我國信息化應用整體水平較低,制約了電子標簽作用的充分發揮。
由于RFID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多個領域和部門,亟須加強統籌規劃和協調。必須在國家層面上各部門通力合作,共同推動RFID發展,才能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優勢互補,避免分散和低水平重復。
我們認為,大力發展電子標簽產業并廣泛開拓應用,對發展信息產業、促進傳統產業和行業的技術進步、加快社會信息化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必須抓住這一機遇,擬定標準,加快發展自主知識產權的RFID產品并廣泛開拓應用,努力在這一具有戰略方向性的重大技術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我部正與科技部、發改委、商務部等共13個部委聯合開展"中國RFID與電子標簽EPC技術政策白皮書"的編寫工作,只要大家統一認識,形成合力,發揚金卡工程10年團結奮斗的成功經驗,我國是有能力在全球電子標簽產業和應用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為此我們必須抓住機遇,齊心協力,務實推進。
(二)全球EMV遷移給我國銀行卡產業發展和IC卡應用帶來的新機遇。
由于傳統的磁卡技術門檻低,使得銀行卡欺詐犯罪一度成為全球銀行業的大敵,據統計,全球每年磁條信用卡欺詐造成的損失超過30億美元。根據Visa統計,假卡欺詐帶來的銀行卡業務損失占卡犯罪損失的46%。
隨著信息技術與微電子技術的高速發展,EMV標準的完善,有效解決了銀行卡的安全問題,不僅使目前的銀行卡犯罪手段失效,還能大幅降低銀行成本,因此得到全球銀行界的廣泛歡迎,EMV已成為銀行IC卡的國際統一標準。國際EMV遷移計劃的實施,使去年全球銀行發行的智能卡有2/3是與EMV標準兼容的,到2005年這一比例將達到百分之百。必須看到,銀行磁條卡向芯片IC卡遷移已是大勢所趨,代表著未來銀行卡的主流發展方向。
為了促進EMV遷移,MasterCard和Visa組織在全球范圍內實施了一系列激勵與懲罰措施,并啟動了"風險轉移"政策,明確要求:從2003年開始,所有受理Visa或MasterCard卡的終端都必須符合EMV標準;從2006年開始,所有Visa或MasterCard品牌的IC卡也都必須符合EMV標準。這就意味著今后在處理卡片交易時,一旦遭遇欺詐行為,非EMV標準國家和地區的金融機構和商戶將承擔所有責任。
目前,歐洲已全面啟動了EMV遷移計劃,亞太區也有10個國家和地區加入了這一計劃中,其中日本、馬來西亞、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由政府和業界聯手支持,開展全面遷移行動。
由于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進程加快,國內銀行界已認識到實行EMV遷移是無法回避的??紤]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給中國帶來上千億元的消費,屆時必將受理大量EMV外卡,使國內銀行面臨巨大收單風險,這是國內銀行業必須考慮的現實問題;隨著全球EMV遷移,國際銀行卡犯罪集團向我國內地的轉移將帶來更多的風險;加之我國銀行發行的國際卡和貸記卡數量大增,如何防范和化解銀行卡欺詐犯罪已刻不容緩。
從長遠看,符合EMV標準的IC卡是銀行卡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從1993年建議我國銀行業使用IC卡,到今天總該有個結果了。遲早要換,就不如早換。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舊設備的包袱及發卡量會越變越大,決策已是當務之急。
我們高興地看到,在人民銀行領導下,我國銀行業對EMV遷移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開始研究有關對策,并根據我國銀行卡發展的國情與現狀,順應EMV遷移的國際大環境,抓緊制定戰略規劃和EMV遷移策略,促進銀行IC卡多應用的發展。
關于2005年的重點工作,強調以下三方面:
1.關于加快推動電子標簽產業和應用發展。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強電子標簽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建設,確定電子標簽產業發展戰略和發展重點;
(2)成立電子標簽標準化工作組,加快產品標準的制定工作,并積極參與相關國際標準的制定;
(3)根據電磁兼容的測試和分析結果以及我國無線電頻率資源的實際使用情況,適時規劃我國電子標簽的使用頻段;
(4)積極推動電子標簽在典型行業的應用(如:制造、零售、物流和防偽等領域,交通、郵電、航空、軍工等部門),探索并建立我國電子標簽應用示范模型;
(5)加強信息安全工作。
2.加快推進EMV遷移工作
我認為銀行卡EMV遷移給國內信息產業帶來了巨大商機,開辟了新的市場,希望國內IT企業一定要抓住EMV遷移的大好機遇,做好產業配套工作;加大自主研發力度,及時向銀行業提供EMV遷移所需的適銷對路產品、軟件與信息服務,努力為我國銀行卡EMV遷移作出產業部門應有的貢獻。
3.繼續抓好各類IC卡應用工作
當今IC卡應用已經成為國家金卡工程各類卡基應用的主體,希望大家結合"十一五"規劃的制定,認真完善本部門、本地區的IC卡應用規劃,我認為對IC卡發行和應用必須進一步加強管理和規范市場,要使發卡運作遵循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同時堅持政企分離的原則,建立并完善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發展要求,具有中國特色的IC卡發行機制與應用模式。不斷提高我國IC卡應用水平,使其在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我們要堅持科學發展觀,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必須要有超前、創新的工作思路,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同時建立新機制,認真協調解決IC卡應用和發展中存在的新問題,推動國家金卡工程和全國IC卡應用持續深入健康發展。